2025年9月15日上午10点,外国语学院在英庐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兼职硕导礼聘仪式暨2025级硕士研究生导师见面会。中东用友总经理官雪辉、院长万谊娜、书记鲁决斌、副书记程扬渠、副院长杜景平、硕士生导师及2025级全体硕士研究生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。会议由鲁决斌书记主持。
在礼聘仪式上,万谊娜代表学院为官雪辉颁发了研究生兼职导师聘书,希望兼职硕导的加盟能为研究生培养注入新的活力,搭建起连接学术与行业的桥梁。
官雪辉介绍了用友的背景以及自身在用友的经历,他结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,未来中国企业家的市场重点,提出了英语笔译专业、日语笔译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的条件和素质,要成为“外语+”人才,迎合市场需求。
在导师见面会上,硕导代表纷纷发言。谢海长老师介绍了自己的背景以及所带学生取得的成果,提出了自己对于翻译的认识,并且提出学生需要有自己的思考,老师只是保证我们不走错方向,起到引导作用,学生可以自己自由探索,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研究;熊兵娇老师针对目前AI快速发展对翻译这个领域造成的冲击,发出作为本专业学生的出路在哪的时代之问,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翻译,怎么学习翻译,自己要达到何种程度;肖琳老师认为AI的优势在于它处理数据的快速性和高效性,虽然机器可以99.999%无穷的接近人类智能,但是就差这0.0001%的部分决定它无法代替人类。机器永远没有办法具备人身上所特有的“人情味”。
万谊娜做了总结发言。她要求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做到“四个一”。一是做中国故事生动的讲述者。新时代的中国要求我们不仅要翻译好中国故事,还要讲好中国故事;二是做卓越的企业出海的助力者。未来的蓝海在一带一路沿线共建国家,未来这些国家对双语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高。要不断赋能自身技能,除了学习英语之外,还要提升“外语+技能”;三是做语言根基扎实的筑基者。苦练内功,有做冷板凳的定力,学好外语。四是做知行合一的积极的实践者。要走出课堂,只有在跨文化的场景下进行实践,才能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,才能磨练自己的技能,才能增强自己的真才实干,才能真正学以致用。
此次见面会不仅增进了新生对学院、专业与导师的了解,更让大家对未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充满憧憬与期待。仪式落幕,研途启航。外国语学院通过此举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培养体系,为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深厚文化素养的“外语+技能”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。(图文/外国语学院)